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记者 樊瑞)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后,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该表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知识产权‘内卷式’竞争没有赢家,需要治理。”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讲席教授马一德表示,要警惕部分企业将知识产权诉讼作为重要的竞争工具,进行“内卷式竞争”,建议协力推动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的系统化解,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警惕“内卷式”竞争升级为“知识产权战”

作为我国知名的知识产权学者,多年来马一德为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提出诸多议案建议,包括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议制定商业秘密法等。

马一德介绍,受资本前期大量集中涌入、海内外市场环境等影响,部分新兴产业当前面临着突出的“内卷式”竞争,并且“内卷式”竞争的形态已经由“价格战”、“人才战”升级为“知识产权战”,即将知识产权诉讼作为手段,阻碍竞争对手进入特定行业领域,甚至存在滥用知识产权阻碍竞争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为近年产业内领军型企业之间持续不断爆发的大规模知识产权诉讼”,马一德介绍这些知识产权诉讼涵盖行业多元,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家用电器领域和光伏领域等,这些诉讼不仅发生在国内,有的已经演化成为全球诉讼。

一般而言,知识产权是保护企业投资、激励创新的重要制度工具,通过司法保护可以实现企业的正当权益。然而,在国内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些行业巨头之间的知识产权诉讼不仅仅是为了回收投资,而是在争夺产业利益的背景下将知识产权诉讼作为重要的竞争工具。

在马一德看来,一些案件的产生本质上是“内卷式竞争”的结果。在微观层面,这将导致企业压缩必要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不仅有损企业信誉和品牌形象,也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在中观层面,这将破坏整个行业生态,导致行业利润微薄、产能相对过剩,影响再生产与研发投入,致使整个行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宏观层面,这将导致市场经济运行偏离正常轨道,创新活力受到抑制,落后产能挤出先进产能,产业链安全受到威胁。

多方合力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马一德建议,由相关部门参与,协力推动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的系统化解,真正发挥由企业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功能作用。

他建议,一方面,法院和检察院集中系统研判,梳理具有重大、产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和经济纠纷案件,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推动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在经济领域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明确政策取向、稳定企业预期,促使当事人通过产品服务质量获得竞争优势,不能依靠一纸判决独占市场、一夜暴富。

另一方面,马一德建议,要将产业知识产权纠纷化解作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重点抓手。针对当前重点产业的“内卷式竞争”现状,马一德表示,应当将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与产业纠纷化解充分结合,发挥政府引导功能,以实现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共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目标,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聚焦产业细分领域。

他还建议,应以知识产权利益高度关联的经营主体为基础,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学研用结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与的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以此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编辑:冯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