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新时代新征程,国有芯片企业如何践行“中国芯”的使命担当?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的深度融合又将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近日,央广网邀请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做客央广网,分享自己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实践与思考,以及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概念的解读。

央广网邀请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做客央广网(央广网发 王综鹤摄)

人工智能+机器人:从服务特定场景到“全才”

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扭秧歌,广受世界关注。从高科技实验室走到千家万户的生活里,在机器人要走的这条路上,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这条路还需要走多久?“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要时间。”郭御风认为,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具身智能”既要一个聪明的大脑,还要一个协调的四肢,“它需要认知-决策-行动-反馈这一系列复杂的链条”。

郭御风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机器人的大脑,虽然已经很聪明了,但是对比人脑还是不够。“人工智能更擅长的是知识型的、可搜索的部分,但是对一些带有推理性、思考性的内容还是会出现一些‘人工智能幻觉’。这个问题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阶段,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提升很快,其实现在大模型(的进步)不是按年了,每月就有一个飞跃,所以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它应该聪明到一定程度了。”

例如最近爆火的DeepSeek,郭御风认为它是一种现象,背后代表的是我们国家这几年在推动创新驱动、推动“人工智能+”的结果。“大量的成果在涌现,我们创新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郭御风说。

在机器人的行动方面,郭御风认为也极具挑战。“机器人做规则性的动作还好,但是很细节的动作其实还是有挑战的。”郭御风表示:“大家都讲今年叫做具身智能的元年,今年一定会有大量的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出来,但是我认为它应该先从一某特定功能或者特定领域开始普遍化。”郭御风认为,现阶段要求机器人成为一个“全才”还很难,但是要求其做某一场景的特定动作,应该很快会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就跟人的进化一样,机器人也有不同的进化阶段,但是它在不同的阶段里面,能够完成它不同的任务。也许现阶段我们给它的是一个相对初级的任务,但是随着它的演进迭代,机器人就可以执行更多更复杂的任务了。”

人工智能+千行百业:需解决场景融合、成本问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人工智能+”行动的部署从“开展”升级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在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正发生转变。“人工智能产业一定是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赛道和主方向,所以我们需要用举国之力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郭御风说。

郭御风认为,经过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和产业生产的机会已经逐步显现。但是人工智能+要走进千行百业,还面临一些困难。“首先就是要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我们的行业场景和行业应用进行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提质增效、创造价值的应用出来。”

其次是性价比的问题。“因为人工智能不是免费的”,郭御风指出,人工智能背后有着巨大的投资和成本,不是说接入人工智能就一定是好的,还要考虑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附加值和效率提升是否能覆盖成本,要看人工智能与行业的具体结合。

“‘人工智能+’里面是千行百业,对我们半导体行业的从业者也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机会。”郭御风表示,“比如说我们是从事芯片设计的,在未来人工智能怎么去提升我们芯片的设计效率这一块,现在我们也在摸索。”郭御风认为,人工智能一定会对集成电路这个产业带来很大变化,甚至会造成一些重构。“这种重构以后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化,我觉得都是有无穷的想象空间的。”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有望闯出新路

从应用到算法大模型到软件,再到整机计算、芯片,人工智能的产业链很长。怎样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来提升产业效率和效果?郭御风认为,某种程度上讲,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有些环节还存在弱项和短板,可以通过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来弥补。“未来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优化,一定是中国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产业闯出一条路的一个有效路径。”

郭御风强调,人工智能不管怎么火热,它最终的技术还是要转化为应用,为社会生产力创造价值,所以一定要推动技术产品走向高质量场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包括它背后的集成电路产业,本身在一个快速的追赶和发展期,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创造一个良性的、规范的市场秩序,让从业者能够通过良性的竞争,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这样对我们的产业发展才是有利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了“中国芯”,对于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来说,可以说是提质又提气。郭御风表示:“作为国有企业,践行国家战略是我们本身的职责和使命,我们一定要去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更好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来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来解决信息底座的安全性问题、产业发展问题,这是我们作为芯片企业本身的职责。”

郭御风对芯片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飞腾在这个领域生根了20多年,一直在努力迭代和研制芯片。我们去年实现了千万颗‘中国芯’的应用,我们也觉得非常骄傲。现在这1000万颗芯片已经在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里面发挥作用了。”郭御风认为,做好芯片一方面能推动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国家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未来中国芯片有望服务更多、更广域的算力需求。

编辑:冯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