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 实习生 胡梦竹)“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是在人形机器人商用元年的一个重要展会。”近日,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CEO马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机器人商用落地场景是他对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重点关注之一。
谈及对人形机器人的展望,马扬笃定地说:“未来3-5年都是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无论业内持保守还是乐观的态度,今年都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元年。”
机器人替人做事需要足够的上肢触觉感知
2017年,马扬作为联合创始人与孙滕谌、杨五强共同创办了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触觉传感领域。
“在2017年成立他山科技之前,我们在这个领域其实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研发方面的工作。2017年正好是上一次机器人浪潮的时间。”马扬告诉记者,正是基于对机器人如何真正实现商用、家用的思考,他们把目光聚焦到了如何让机器人的上肢和手有足够的触觉感知能力。
“成立这个公司之前,我们做了很多算法方面的积累工作,当我们真的想把这些技术运用到机器人灵巧手上的时候,我们发现需要在很狭小的空间,实现灵巧手从感知端到计算再到反向执行的能力。而在我们之前,没有一颗芯片或者一个硬件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我们三个就一拍脑袋说,我们干脆就先把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所需要的硬件——这颗芯片做出来。”马扬回忆道,“正好当时我们的投资人软银中国的宋博士一听我们这个想法他非常支持,他说你们现在要做,我马上就投。”
他山科技官网介绍,公司由共同工作了二十年的清华背景的跨国研发团队创建,解决了多维触觉感知信号同时解析的全球技术难题,并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触感专用芯片。
AI触感专用芯片让机器人抓取“不过脑”
对于这款芯片的研发成果,马扬向央广网记者介绍:“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这是从0到1的突破。因为在我们之前,在全球市场上没有一款芯片是专门用在触觉传感,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触觉传感的前端,机器人触觉传感的硬件已经成为了限制机器人触觉能力的一个瓶颈。”
据马扬介绍,他山科技推出的触觉传感专用芯片,首先解决了机器人对抓取物体材质的识别问题。“原来的机器人手部前面的触觉能力,可能只有简单的一维力,也就是压力的识别能力。当机器人真正走到日常生活中,去抓取一些非学习的物体,也就是机器人未知物体的时候,它首先要去识别这个物体是什么,包括它是什么材质的、什么形状等。同时在抓取的过程当中,机器人还要动态地感知物体姿态的变化,来调整灵巧手的姿态,需要实时地对它的抓取力度进行调整。”
马扬还说,要实现机器人对物体完整的、准确的判断,就需要汇总机器人每个手指对物体探测的数据。“通过这颗芯片,可以让机器人的灵巧手在前端建立一个自己的私有化网络。换句话讲,机器人的灵巧手在前端可以自己思考、自己决策,最后再去执行。实现让机器人灵巧手抓取物体时真的不过脑子。这是这颗芯片来起到的最关键的作用。”
“我们做的触觉感知的方向叫做电容感知的方向,这是最有可能达到跟人的触觉感知类似的一个技术路线,但同时因为它能够感知的维度更多,不同维度之间就容易产生互扰。如何让机器人把这些复杂的信号来处理清楚,分类成温度信号、力度信号、以及材质、形状的信号,这是研发中的一大难点。”马扬补充道。
据介绍,目前这款芯片不仅应用在了机器人灵巧指尖、防撞传感器、也用在了汽车、家电行业。“(包含了皮肤触觉传感器和指尖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电子皮肤今年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6位数。”
触觉传感器在很多机器人细分赛道是刚需
触觉传感对人形机器人来说扮演着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
“我们人做任务执行的时候,首先需要感知,也就是人有五感,从视觉、听觉,还有触觉跟嗅觉等方向。”马扬指出,机器人的视觉和听觉经过过去十几年的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人工智能的支持,已经较为完善,但在触觉方向上的发展落后于视觉及听觉。“当我们之前在训练人形机器人的时候会发现,此前训练机器人是基于视觉和听觉,但当人形机器人在做决策判断的时候,因为缺少触觉数据的加入,他们做决策的准确率以及精准度就会差一些。”
马扬指出,要实现机器人真正替人做一些复杂的工作,除了要有类似人的视觉、听觉,人是怎么抓握的、怎么在五指之间做一些精细的操作等等,就需要机器人借助传感器来实现感知,从而更好地模仿人做这些工作,这也是人工智能触觉传感对于人形机器人的重要作用。
马扬认为,触觉传感器作为感知的上游,在很多的细分赛道都是刚需。“大家普遍关注的养老、老龄化问题,未来家庭的养老以及在养老院的环境下面,谁来照顾老人,也是现在很多客户和我们沟通的一个需求。机器人最大的好处是,在服务老人时,它一不会疲惫,二不会有情绪,对老人来讲,也就没有了这样的一个心理负担。”
马扬举例道,未来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机器人可以提供按时提醒、递送物品,按时喂药等服务,当老人身体不便时,机器人可能还能做一些搀扶类的工作,而这也需要有触觉传感器的加入。“要完成物体的递取、要做搀扶类的工作,一定是触觉传感器的刚需领域。
未来人们会像买汽车一样买机器人
“作为业界参与者,我很支持这个看法。”谈及业界对于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商用元年的讨论,马扬如是说。
他认为,人形机器人从去年底到如今仍处于如火如荼的状态,底层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商业落地,可以很好地支持人形机器人的学习训练。“我们早期做触觉传感器开发,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把以个触觉传感器开发到类似于人类3-6岁的抓取能力。在大模型的支持下,我们做出标准的触觉传感器,让它获得足够多的触觉感知维度,假设用1万个触觉传感器同时训练,就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在同时做这些训练。达到同样的程度,训练周期将缩短至一周到两周。”
二是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产业链上各环节都有更多的公司参与进来,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去年或者前年预估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我们会想,一个机器人最低的成本应该是一个6位数,而今年我们看到已经有5位数的人形机器人的本体在做推广。在推进商业化的过程中,成本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三是产业资本也在积极地往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我想在这样聚集作用的推动下,未来2-3年一定是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一段时间,我认为把今年定义为元年是非常准确的。”
以目前他山科技接到的订单情况来看,马扬预计,2025年触觉传感器或在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实现6位数的商用推广。“如果人形机器人在业内有一个6位数的应用,其实对整个行业来讲就已经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了。未来如果有足够多的标准的机器人在外面用,加上大模型来支持机器人快速地迭代学习,相信人形机器人可以很快地达到人所需要的能力水平。”
“未来3-5年都是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无论业内持保守还是乐观的态度,今年都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元年。至于是3年还是5年可以到家用的水平,或者达到未来像人买汽车一样买机器人的目标来讲,我们认为,从任何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都是很笃定的。”马扬说道。
关注精彩内容